鹤峰“生态密码”:从100%优良天到“蟹稻共生”的绿色答卷

时间:2025-07-31 14:41 来源:今日鹤峰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df8f2844e3484e06f096eb9ba6c56dfd

鹤峰网讯(通讯员 谢承珂)在鄂西群山深处,鹤峰县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植发展脉络,奋力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2025年上半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100%,PM2.5浓度稳控在20.6微克/立方米,稳居全省前列;江口村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及以上,达标率100%,3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这组数据的背后,是鹤峰县在生态治理中勇探新路、主动作为的生动实践。

改革破题,监管创新释放生态发展活力

“过去各类检查频繁,如今一次检查解决所有问题。”

走进楚杏堂食品(恩施州)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道出了监管模式革新带来的变化。这场变化的背后,是鹤峰县创新推行的“一张清单三级分类”涉企生态环境执法模式。生态环境部门将排污许可执行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危废处置等常规检查事项整合为一张《生态环境综合监管清单》,整合后单次检查时长平均缩短40%。

更关键的革新在于“分类施策”的监管智慧。鹤峰县以企业近三年环境信用评价、信访投诉记录、违法违规历史等为核心指标,将企业精准划分为A(低风险)、B(中风险)、C(高风险)三级。对A类企业,除举报核查外原则上不主动入企检查;对B类企业,每半年开展一次针对性检查,重点帮扶整改轻微问题;对C类企业,则是强化监管力度,聚焦问题精准施策。

“既守住了生态红线,又给足了发展空间。”州生态环境局鹤峰县分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这种“有力度更有温度”的监管模式,正让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环保不是发展的“紧箍咒”,而是高质量发展的“通行证”。

服务提质,“环保能量站”架起政企连心桥

“多亏‘企业绿色发展能量站’指导,我们才能理清排污许可证变更流程,大大节省了办事成本。”谈起鹤峰县“企业绿色发展能量站”,湖北广盛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梁峻赞不绝口。

湖北广盛食品有限公司原名湖北兴康肉联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名称和法人变更后,需同时变更排污许可证。同时,企业计划将生物质锅炉改造为更环保的空气能设备,设备改造也需变更排污许可证。依托“企业绿色发展能量站”,鹤峰县生态环境部门主动发现企业需求,第一时间进行电话提醒,明确告知其按照《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规定及时申请变更,并推送相关法律法规,有效规避了潜在的合规风险,保障了企业正常运营。

位于湖北鹤峰经济开发区太平工业园区的“企业绿色发展能量站”里,环境监测、环评、污染防治等领域专家组成的智囊团正为企业答疑解惑。这里践行的“帮扶+监管”服务理念,打破了传统执法的单向性,变事后处罚为事前指导,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依托重点排污企业在线监测系统,能量站实时捕捉排污数据异常,第一时间预警环境风险,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上半年,能量站已为80家企业纾困,攻克6项环保难题,成为企业绿色转型的“助推器”。

科技赋能,织密生态环境保护智慧防线

在州生态环境局鹤峰县分局,电子屏上跳动的实时数据勾勒出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数字画像”。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构建起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空气质量全方位、动态化监管,污染源头追溯效率大幅提升。

针对扬尘污染,生态环境、住建、交通等多部门联动巡查,累计出动200余人次,检查工地50余个,完成8项问题整改;秸秆禁烧治理中,构建重点区域巡查管控机制,利用信息化系统组织全域巡查,通过无人机巡查精准锁定火点,累计处置露天焚烧火情100余起。上半年,完成2台生物质锅炉淘汰,12个VOCs治理项目落地见效,大气治理项目完成率达86.7%,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溇水河畔,清澈的河水倒映着鱼群欢跃的身影,这得益于入河排污口的系统整治。通过“无人机航测+人工排查”,重点流域41个需整治排口完成39个,整治率95.1%;非重点流域21个需整治排口完成18个,整治率85.7%。芭蕉河饮用水水源地电子围栏24小时值守,智能监控游泳、垂钓等污染风险行为,为饮水安全筑起“智慧防线”。

农村生态治理同样按下“加速键”。1300万元资金投入下坪乡、中营镇13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3000万元中央资金储备项目将覆盖走马镇、燕子镇、五里乡18个村;投资2480万元的鹤峰县溇水(下坪蛟蝉溪段)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建成后,将让“清水绿岸”的愿景照进现实。

生态惠民,绿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在鹤峰县下坪乡的稻田里,“蟹稻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正焕发出蓬勃生机。螃蟹在水中自在穿梭,以害虫和杂草为食,其排泄物则化作水稻生长的天然肥料,形成“蟹护稻、稻养蟹”的绿色生态闭环,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农户老张满脸笑容,兴奋地说:“不用化肥农药,稻米香、蟹儿肥,价钱还高。”这份喜悦,正是生态农业富民的生动体现。

探索不止于此。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成为难题。下坪乡积极探索生态种养“微循环”模式,蹚出一条“资源循环、产业共生、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从“牛—沼—果”循环利用,到“猪—沼—茶”产业共生,废弃物变身“生态黄金”,滋养着果园与茶园。2023年以来,该模式已实现收益3000余万元。

凭借在生态领域的出色实践,该乡的《探索生态种养“微循环”,蹚出绿色发展新路子》等两个案例,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美丽乡村,绿色发展先锋行动”优秀案例名单,成为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典范。

从溇水源(白泉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起步,到中营镇唐家河、走马镇小庄坪河等试点启动,鹤峰县以62个统筹项目为有力抓手(目前已完工55个),精心构建起从“和美院落”到“和美流域”的生态治理链条。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下坪乡新增垃圾分类收集棚11个,添置垃圾收集车,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模式,让农村生活垃圾不再落地;东洲村张家院子修建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改善人居环境。如今,鹤峰县的乡村既有青山绿水的“颜值”,又有产业兴旺的“价值”,正朝着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未来大步迈进。

全民共治,绘就生态文明共建画卷

6月,容美镇居民肖阳参加了城区污水处理厂举办的环保设施开放日活动。一进入厂区,她就被眼前井然有序的设备和复杂的处理流程所吸引。随着讲解员的深入介绍,肖阳亲眼见证污水从浑浊不堪到清澈见底的神奇转变,不禁发出由衷的惊叹:“原来生活污水是这样变清的!”这样的开放活动,上半年鹤峰县已成功举办2次,累计接待群众600余人次,让生态环境保护不再是书本上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而是变得实实在在、可触可感。

鹤峰县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方面持续发力。借“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5世界环境日”以及环保“六进”等活动契机,工作人员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地,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册2万余份。在活动现场,图文并茂的宣传册、生动有趣的讲解,让群众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小窍门,生态文明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

在强化宣传教育的同时,鹤峰县在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上也毫不松懈。相关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对65家次在建项目和排污单位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秉持严谨细致的态度,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下达《环境问题整改通知书》,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目前已下达4份通知书。与此同时,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出具监测报告30份,获取监测数据3691个,这些数据为精准执法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了坚实的法治屏障。

从山间林海到河畔村落,从企业车间到田间地头,鹤峰县正以生态为笔,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持续书写着壮美新篇章。如今,这里的绿水青山更显灵秀,金山银山的路径越走越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愈发鲜活。

编辑:李晓静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