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医 到人医|曾小军:“脊柱魔法”点活“木头人”

时间:2025-09-23 17:57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仁医)在十堰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有这样一位医生:他用不足1厘米的“针孔”,为被病痛折磨数十年的患者找回生活尊严;他敢闯“手术禁区”,让多家医院拒收的濒危患者重新站立;他带领团队深耕微创技术,用精湛医术打破“高龄即手术禁忌”的桎梏。他,就是脊柱外科1病区主任曾小军,一位在方寸之间“精雕细琢”,以仁心仁术书写生命奇迹的医者。

9091f0a8ac662e37244bdb9305529dac

从“木头人”到“稳步行走”,40年顽疾终得解

“这病折磨我40年了,每次复发,医生都说只能保守治疗……”周大爷的腰椎管狭窄病史长达40年,腰疼、腿疼、行走困难常年困扰着他。

今年5月中旬,周大爷病情突然加剧,起床要折腾半小时,躺下又是半小时,夜里无法翻身。最让他感到崩溃的是,“连上厕所都没法自己擦”。在极度的痛苦中,周大爷做出了一个坚决的决定:“哪儿都不去,我就要找曾主任做手术!”

周大爷对曾小军的信任,源于一个亲眼见证的奇迹。两年前,周大爷的老伴王奶奶因“腰椎管狭窄”导致右腿剧痛,多家医院束手无策。在找到曾小军主任后,王奶奶决定手术。手术第二天,困扰多年的腿痛就消失了。两年过去,王奶奶不仅生活完全自理,每天还能轻松散步两公里。

“老伴从手术到康复,我全程陪护,亲眼看着她一天天好起来。这效果不是听说的,是我亲眼看到的!”这份眼见为实的疗效,成了周大爷求医的最后希望。

接诊后,周大爷的核磁共振结果让医生们也倒吸一口凉气:他的两节腰椎管已极度狭窄,神经结构几乎被挤压到无法分辨。

曾小军团队为周大爷量身定制了“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手术方案。曾主任通俗地解释道:“这好比一条被淤泥堵塞的河道。我们只需通过一侧一个不足1厘米的切口,就能为双侧受压的神经‘清淤拓宽’。”

6月5日,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第一天,周大爷就能下床活动。当他重新稳稳站在地上,感受着40年来从未有过的轻松,忍不住红了眼眶:“是曾主任让我重新活得有尊严!”

8c42a0b908ddfbc4aad70108fe846eb1

三闯“生死关”,多重疾患者重获新生

“疼得直哭,坐轮椅进病房,带着尿管,连翻身都做不到……”回忆起初次见到黄女士的场景,曾小军仍记忆犹新。这位瘫痪在床一年多的患者,身上叠加了脊柱严重感染、脊髓受损、下肢不全瘫痪等多种危急病症,还患有糖尿病、肾功能严重受损、心功能不全等基础病,辗转全国多地多家医院,均被判定“无法手术”。

接诊时,黄女士已出现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败血症,随时有生命危险,被立即转入ICU抢救。检查显示,她的腰1椎体完全被细菌破坏,椎间盘受损,椎管内脓肿压迫脊髓,椎体周围的气体从腹膜后延伸到纵膈,感染范围极大。“不做手术排出脓液,感染根本无法控制,随时会危及生命。但她基础病太多,开放手术风险极高,术后伤口可能无法愈合,甚至导致感染扩散。”曾小军陷入沉思,最终提出方案:“用微创手术清除脓肿,取脓液做细菌培养,找到致病菌和敏感抗生素,或许能创造机会。”

经过多学科专家讨论和家属沟通,治疗方案迅速落地。在黄女士基础病得到初步控制后,曾小军为她实施了椎间孔镜感染病灶清除、置管冲洗引流术。手术当天,黄女士的腰背疼痛就明显缓解。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耐药大肠杆菌,团队据此调整抗生素,持续冲洗治疗,她的感染指标和精神状态一天天好转。

但挑战并未结束:黄女士腰1椎体已完全破坏,脊柱严重不稳,脊髓随时可能进一步受损。曾小军查阅国内外大量资料,决定实施第二次微创手术——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为脊柱“重建支撑”。随着治疗推进,黄女士体力逐渐恢复,已能靠着辅助坐起来。为预防内固定物断裂,曾小军团队又为她实施了第三次微创手术——微创侧前入路腰1椎体重建术。

如今,黄女士已能进行踢腿、抬高、伸腿等康复训练,距离“独自站立行走”的目标越来越近。她的家人动情地说:“是曾主任一次次不放弃,才把她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7ec791afeb0be5785e1a6d8d97f1e4b6

深耕微创十余载,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腰椎管狭窄症是常见的老年退行性疾病,过去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很多高龄患者只能‘望而却步’。”曾小军介绍,自2014年起,十堰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就在十堰地区率先开展脊柱内镜等微创技术,如今以脊柱内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凭借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势,已成为治疗脊柱疾病的“王牌武器”。

曾小军带领团队在精准诊疗领域持续深耕,敢于挑战复杂疑难病例——无论是神经被挤压到“无法分辨”的腰椎管狭窄,还是骨质被侵蚀殆尽的颈椎结核,抑或是叠加多种基础病的脊柱感染,只要患者有需要,他们就愿意 “闯一闯”。去年以来,团队已成功开展各类脊柱内镜手术近300余例,治愈了众多辗转多家医院未能确诊、或因病情复杂被拒收的患者。

不久前,曾小军团队又收到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送锦旗的曾先生从湖南郴州慕名而来,十余年前就受腰痛困扰,半年前病情加重,出现腰椎侧弯,严重影响生活。曾小军为他实施腰椎侧前方OLIF手术后,他顺利康复,佩戴腰围就能下床活动。“一面锦旗,是患者的认可,更是我们的责任。”曾小军说,“作为医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看着患者从‘不敢动’到‘放心做’,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

从不足1厘米的“针孔”里创造奇迹,在“手术禁区”中开辟通路,曾小军用精湛的微创技术、敢闯敢拼的担当、温暖细致的仁心,为一个又一个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曾小军始终坚信:“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治疗疾病,更要治愈患者。”在脊柱外科的方寸天地间,他和他的团队仍在继续奋斗,紧握手中小小的“针孔”工具,为更多患者撑起不屈的生命脊梁。

编辑:林静娴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