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记录!十堰人医成功救治25周“袖珍天使”

时间:2025-09-19 10:07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王金敏 )近日,经过十堰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团队87天的精心救治与守护,胎龄仅25周的超早早产儿“小豆丁”(化名)顺利出院,刷新了该院新生儿科救治最小胎龄的记录。出院时,“小豆丁”体重已增长至2510克,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孩子的父母激动地将一面写有“医者仁心 呵护用心”的锦旗送到科室,感谢医护团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时间回溯到6月21日。产妇陈女士(化名)因“难免流产、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胎膜早破”等紧急情况,不得不让宝宝提前来到这个世界。怀孕仅25周,这个远远未达“足月”标准的小生命,出生时体重仅820克,身体只有一个成年人的手掌大小,皮肤薄得像一层纸,呼吸微弱得几乎看不见。

IMG_5559

超早早产儿(出生胎龄<28周)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克)是新生儿中最为脆弱的群体,死亡率高。他们的各个器官系统都极不成熟,面临着一系列危及生命的严峻挑战:呼吸衰竭、颅内出血、严重感染、喂养不耐受、视网膜病变……每一关都堪称“鬼门关”。救治这样的孩子,是对一家医院新生儿科综合实力的终极考验。

惊险闯关:白衣天使托起生命方舟

“小豆丁”一出生,立即被转入十堰市人民医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一个由资深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专业护士组成的“特护团队”迅速集结,一场漫长的生命保卫战就此打响。

宝宝的肺部尚未发育成熟,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自主呼吸极其困难。团队第一时间为其进行了气管插管,并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精准调节各项参数,为小豆丁提供呼吸支持。在整个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过程中,医护人员24小时不间断地守在暖箱旁,根据患儿细微的病情变化,无数次地调整参数,小心翼翼地为宝宝“保驾护航”,最终成功帮助患儿过渡到无创呼吸支持,直至完全自主呼吸。

超早早产儿胃肠道功能极弱,哪怕多0.5毫升的奶,都可能引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团队制定精准的喂养策略,护士用注射器精确到0.1毫升通过鼻饲管喂奶。同时运用“口腔按摩、母乳嗅觉刺激等措施,刺激其吸吮反射。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小豆丁”的奶量从每次0.5毫升开始,一点点地增加,最终实现了全肠道营养。

超早产儿几乎毫无免疫力,一次轻微的感染都可能是致命的。NICU实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每一位接触宝宝的医护人员都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需遵循无菌原则。团队像守护“玻璃娃娃”一样,为他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抗感染屏障。

IMG_5563

温情守护:用爱创造奇迹

80多个日日夜夜,“小豆丁”的暖箱就是医护团队的“心头肉”。为了模拟子宫环境,暖箱覆盖了遮光罩,维持着恒定的温湿度。护士们操作时动作轻柔,尽力减少光线和声音的刺激,并开展了“早产儿发展性照顾”,通过“鸟巢式”护理、抚触等方式,给予宝宝安全感和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十堰市人民医院儿童医疗中心主任赵旸表示:“超早早产儿的救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成功的关键在于团队的精细化管理、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不放弃的信念。我们不仅拥有先进的设备,更有一支经验丰富、富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医护团队。从呼吸支持、营养管理到并发症防治,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我们做到万无一失。”

出院时,曾经命悬一线的“袖珍宝宝”已经长成了一个肉嘟嘟、哭声洪亮的小可爱。他的成功救治,标志着十堰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在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技术上达到了区域领先水平,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IMG_5562

编辑:林静娴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