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十堰高等教育资源富集,学校数量、办学规模、教育质量位居全省地级市前列,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十堰也为高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和丰富的资源支持。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进一步支持在堰高校发展,加快建设区域教育中心。这场城市与高校的“双向奔赴”,正在谱写区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金秋九月,来自四面八方的青春学子,跨越山海,汇聚十堰。西藏那曲的白玛曲珠是2025级新生,她在姐姐的陪同下坐了28个小时的火车,来到汉江师范学院报到。她告诉记者,自己要在大学四年里好好学习,毕业之后,回到家乡发挥自己的特长。
今秋开学,在堰高校共招收专科新生9685人,本科新生14096人,研究生新生1063人,生源来自全国各地,质量稳步提升。
湖北医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徐秀娟介绍,该校今年录取了3300名学生,其中,1300余人录取分数线均超过考生所在地的重点批次线,另外,被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4个专业录取的学生分数均在一本线以上。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李新伟表示,2025年学校普通本科招生规模首次突破5000人大关,达到5035人,与“十三五”末相比,实现普通本科招生计划数量翻番,在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学校招生录取排位也稳步提升,今年继续保持省属高校前列的位置。
生源质量的持续上升,得益于近年来各高校“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学科端直通需求端”的学科建设布局。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立足车城,抢抓湖北省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的战略机遇,紧扣汽车产业新趋势,先后新增了智能无人系统技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等8个专业。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智能网联汽车学院副院长邓召文介绍,作为湖北省首个智能无人系统低空技术本科专业,该院精准对接国家低空经济发展规划万亿级产业需求,依托与东风汽车集团的产业资源、十堰市国家级低空经济示范区的政策与空域双保障,学校培养的人才主要从事低空物流网络规划,城市空中交通管理,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农业精准作业等新兴领域的技术研发、系统集成,运营管理及标准制定工作。
湖北医药学院从2024年开始,新增基础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和智能影像工程等本科专业,其中,基础医学专业是国家控制布点专业。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今年增设消防救援技术专业,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技术、生态环境等一批新兴专业。
湖北医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罗杰介绍,该校积极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加快提升国家急需的人才,新增了精神医学等紧缺专业,以及人工智能医学、生物医药工程等新兴专业。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李爱萍介绍,该校紧密围绕十堰“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动态优化专业布局,确保了教育供给始终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教育兴则人才出,人才兴则学校兴。在堰高校通过一系列举措,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频共振,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持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
在湖北医药学院的实验室,博士覃陈虎正带领研究生做全息药材相关课题研究,作为十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今年是他在堰工作生活的第3年。覃陈虎说,他从2024年开始带研究生,希望未来能和自己的团队一起推进全息药材多肽抗癫痫项目的研究进展。
高水平人才集聚,引领高质量发展。如今,湖北医药学院每年人才工作经费超过了1000万元,已成功签约入职博士35名,柔性引进国家级人才团队5个。
罗杰表示,学校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导向,促进人才发展与产业布局、科技攻关等相协调,用好用足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人才引进的各项政策。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汉江师范学院、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同样招引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不断激活人才“蓄水池”,凝聚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十堰市人才交流开发中心副主任穆华明说,聚焦高校这一人才富集高地,主动靠前服务,将驻堰高校人才引进全面纳入十堰“武当人才支持计划”等政策体系,近三年来,共引进博士研究生328名,硕士研究生435名,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除了政策支持,十堰还将在堰高校发展列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划拨400亩土地支持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职业本科,落实生均12000元的标准,搭建“政校企行”四方联动的产教联合体;支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与东风商用车共建的现代产业学院,开创“入学即入企”的培养新模式;支持汉江师范学院成功升本,将原市委党校无偿划拨给学校扩大办学规模。
汉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德表示,十堰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学校的发展纳入区域总体布局,在政策积累、条件保障、校地协同、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晓表示,十堰市在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改善办学条件,助力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关键保障,并全力支持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大学。
这场城市与高校的“双向奔赴”,让校地融合不断结出硕果,各在堰高校发展势头强劲,在学科建设、综合排名、办学规模上实现稳步提升。
湖北医药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研究生院院长唐俊明介绍, 2025年两科中国排名显示,该校位居全国大学排名第224位,较2024年上升了68位,临床医学自2017年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2025年进一步提升至ESI全球排名前2.0‰。
教育兴则城市兴,据十堰市人社部门统计,十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90%毕业于湖北医药学院,60%的硕士研究生成为业务骨干;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生留堰比例逐年提高。2022至2024年,在堰高校毕业生留堰就业创业达13401人,对十堰的发展贡献度持续提升。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慧说,该院与商用车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共办“订单班”,联合万润等企业共担卓越工程师联培项目,近三年留堰学生近3000人,超半数服务于十堰整车及零部件企业。
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区域教育中心,支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医药学院建设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大学,加快实现升大,支持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申办职业本科,打造区域创新创业高地”,为在堰高校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郑强表示,围绕十堰产业布局,坚定不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通过校地共建特色产业学院,构建一个专业群服务一个特色产业,一个教学团队服务一个品牌产品的办学格局。
汉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德表示,该校今年明确深度融入服务十堰经济社会发展,建立长效机制,明确“一位校领导+一个处室+一个学院服务一个县”的政策。
湖北医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罗杰表示,湖北医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持续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将以“拼、抢、实”的作风,努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更大贡献。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晓表示,锚定一流目标、锤炼一流作风、坚持一流标准,深化学科专业、人才培养 、校地校企协作三大改革,推动专业匹配产业、人才适配需求、政产学研联动,融入十堰“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为湖北支点建设贡献汽院力量。
(十堰广电全媒体记者 翁红 耿吉国 刘嘉辉 赵慧 徐静)
编辑:陈琦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