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爱“捣蛋”的90后,在鄂州“bǎn”成第一

时间:2025-08-03 13:50 来源:这里是鄂州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在葛店经开区一隅

一幢三层小楼静静伫立

窗棂间总飘着年轻的笑语

漫溢的天光透过窗

将阳光酿成金酒

温柔地泼洒在浅木色办公桌上

映得桌面绿植的叶片透亮如翡翠

空气中没有传统机械车间的油污味

反倒混着咖啡的醇香

与打印机吞吐纸张的轻响

干净得像被晨露洗过

701

若不是实验室里偶尔传来的电机嗡鸣,任谁都以为闯进了一家互联网工作室—— 谁能想到,这片明亮鲜活的空间里,正孕育着能改写行业格局的机械工程技术?而这一切,都始于特阿塔(武汉)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90后掌舵人王亚腾的一个念头:让精密的齿轮,也能在阳光下轻快转动。

QQ_1754203058513

702

703

王亚腾的职业生涯充满了看似矛盾的选择。他本科就读于重庆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英国留学归来后进入央企手握“铁饭碗”,却在事业上升期选择成为一名高校教师,最终走上了创业之路。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特质,他自称为“bǎn”(意为不安分)。

在东风研究院工作期间,他不仅钻研机器人控制技术,更有意识地学习大企业的管理体系;在法利莱公司担任硬件工程师时,他特别注重积累项目管理经验。这种超越本职工作的学习态度,为他日后的创业埋下了伏笔。

2017年成为文华学院教师后,王亚腾在学院创新创业基地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尝试——3D打印服务。这段经历让他完成了从工程师到团队领导者的转变。

“我们当时有十来人的学生团队,主要为校内外科技公司提供服务。”王亚腾回忆道。虽然3D打印项目最终没有持续,但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宝贵的团队管理和市场运营经验。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2021年,王亚腾与华科硕士刘锐、市场营销“老炮”张路相遇。三个很“bǎn”的年轻人决定共同解决一个传统行业的老大难问题——禽蛋裂纹检测。

704

705

中国传统蛋品加工业长期面临着一个看似简单却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如何高效准确地检测蛋壳裂纹。

在作坊式生产中,工人需要手持用蛋敲听取声音,日敲万枚也是常有的事儿,不仅产能低,劳动密集,误判率还高达15%-20%。进口设备虽能解决问题,但价格昂贵且维修成本高,让中小型企业望而却步。

刘锐因其父辈从事蛋品加工生意近30年,对这一痛点有着深刻理解,却始终缺少电控方面的技术。“于是我来了。”王亚腾笑着说。

706

研发蛋品裂纹检测设备的头一年,王亚腾的研发室总通宵亮着灯。桌上堆着成箱的鸭蛋、皮蛋,有的被敲出细如发丝的裂纹,有的则完好无损—— 这些都是团队的 “教具”。

王亚腾特别记得那个与316不锈钢较劲的夜晚:“我们购买了一批316不锈钢零件,时间紧任务重,资金又有限,只能自己动手用丝锥钻螺纹孔。从晚上八点开始,我们轮流作业,一人干到凌晨三点,另一人接班到早上八点。”这种拼劲,是工匠精神在年轻一代身上的新诠释。他们或许没有老一辈那种沉重的工作印记,但延续着对技术的执着与专注。

707

经过无数次失败和调试,2023年,团队终于研发出首台国产蛋品裂纹检测及分级设备。该设备不仅准确率高达98%,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60%,且维护成本大幅降低。

打破国外垄断的意义,远不止于技术突破。国内蛋品行业有80%是夫妻店、小作坊,进口设备动辄上百万,还得付高昂的维修费。王亚腾团队推出了从小到大各种产能的设备,小作坊用之前国外设备七分之一的价格就能用上适合自己的自动化设备,一人就能完成以前三个人的工作量。

708

湖北汉川的蛋商李姐算过一笔账:“以前雇两个敲蛋工,月薪各5000,现在有了新机器,还没误差,一年能多赚十来万。”这种“让技术落地到田间地头”的坚持,让工匠精神有了更实在的温度。

709

王亚腾团队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更在于他们对机械行业文化的重新定义。走进他们的办公室,看不到传统机械厂的油污与杂乱,取而代之的是明亮整洁的开放空间、充满创意的装饰和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

QQ_1754203028218

在团队管理上,王亚腾提出了“三要三不要”原则:要宽敞明亮的办公楼不要厂房、要整洁不要脏乱差、要朝气蓬勃不要苦大仇深。这一理念更显著体现在团队构成上——大部分成员是刚毕业的文华学院学生,起薪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这里工作给了我一种很不一样的工作体验。”自称"焊武帝"的年轻研发工程师表示,“身边都是年轻人,氛围轻松了干活也有劲儿。”

刘锐办公室门牌上写着“捣蛋研发中心”,既是对初期研发状态的幽默自嘲,也暗示着这个年轻团队要以创新思维“捣毁”行业陈规。

710

面对传统机械行业总给人“脏乱差”“ 老龄化”的印象,王亚腾说:“我希望能把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思维引入到了相对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进行有机结合。”

他认为:机器是冷的,人是热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才能把技术焐热。而他们的故事也同样证明着,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不一定要发生在芯片或航空等高科技领域,蛋品检测这样的传统行业同样需要且能够实现技术自主。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工程师

带着这种“捣蛋精神”进入制造业

中国突破技术壁垒的进程必将加速

毕竟,能够细心聆听一枚鸡蛋声音的青年

也一定能听准时代的脉搏

(鄂州融媒全媒体记者 沈文迪 摄影 艾博林

编辑:万林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