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艳琳)足部溃疡、感染、坏死......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晚期常见的并发症,长时间不愈,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让很多患者最终难逃截肢的命运。近年来,骨膜牵张术在糖尿病足治疗领域逐渐崭露头角,让不少糖尿病足患者让糖尿病足患者逃过一“截”。那么,什么是骨膜牵张术?那这项技术适合哪些患者?7月23日,FM101.9十堰交通音乐广播《健康问太和》节目特邀十堰太和医院骨二病区副主任医师曹建伟,为大家答疑解惑。
曹建伟介绍,骨膜牵张术的理论源自苏联学者Ilizarov的张力-应力法则,是一种基于牵张成骨与成血管原理的创新技术。该技术通过在骨骼上进行精准、持续的微创牵拉,刺激骨膜组织,激活人体自身修复潜能,有效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显著改善下肢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
骨膜牵张术主要适用于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曹建伟表示,对于糖尿病足患者,规范的诊疗流程至关重要。术前需要积极控制血糖、改善全身状况,并通过下肢动脉CTA或血管造影精确评估血管病变程度,严格筛选手术适应症。术后,患者通常在2至4个月内可观察到显著改善,具体表现为足部溃疡逐渐愈合、疼痛明显缓解、皮肤温度回升以及颜色恢复正常。
尽管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但曹建伟强调,骨膜牵张术本质上是一种微创手术。它仅需在患者小腿上开一个小切口,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期依据患者血管病变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2至4个月左右。
针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日常防护,曹建伟特别强调三点核心原则: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石,必须长期稳定达标;养成每天仔细检查双足的习惯,避免任何形式的外伤,及时发现水泡、皲裂、红肿等问题;一旦发现足部出现溃疡,或出现颜色改变、感觉异常、温度降低等情况,务必立即前往专科就诊,早期诊断和干预是最大限度保留肢体功能的关键。
编辑:思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