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植物本底资源调查团队开展实地调查时,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香果树。
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香果树。湖北日报通讯员供图
香果树为茜草科香果树属落叶乔木,是古老孑遗植物,起源于距今约1亿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素有植物界的“活化石”之称,对研究茜草科系统发育和古植物地理区系有科研价值。
香果树是我国特有单种属珍稀树种,最初发现于湖北西部宜昌地区,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他的《华西植物志》中,将它誉为“中国森林中最美丽动人的树”。
香果树之所以濒危,主要受自身生长特性影响。香果树繁殖能力较差,一般20龄以上的壮龄树才开花,每2年至4年才开花一次,且花朵质量参差不齐,导致结果率非常低。此外,香果树种子发芽率通常仅有10%至20%,且对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和湿度等要求苛刻,稍有不慎便会导致种子无法发芽。
香果树花朵。湖北日报通讯员供图
香果树花型很奇特,圆锥状聚伞花序,生长在枝条顶端,漏斗状花冠呈米白色,萼片带柄像勺子,盛花期持续15至20天。盛放时,树冠缀满白色或黄色的漏斗状花朵,微风拂过,花香四溢。同一花序内,按开花先后逐渐结果。当最早结的果实逐渐长大时,后期的花还在陆续开放,很容易让人以为是它的果实散发香味,香果树由此得名。
香果树树叶。湖北日报通讯员供图
香果树树叶背面。湖北日报通讯员供图
今年5月,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江汉大学专家团队在开展汉江中上游珍稀生物资源调查时,在该保护区内一峡谷发现几株不太一样的植物。经权威专家鉴定,初步确定为香果树。由于当时采集的照片不多,表现的植物特征不明显,专家建议由专业人员再实地调查后予以确定。
7月17日,调查人员在此峡谷共发现7株该植物,其中,有两株胸径约40厘米、树高约12米的大树,且一株正在开花。调查人员采集树干、叶片等特征信息后,经专家最终确认,该植物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香果树。
据悉,在十堰境内,林业专家曾于2022年在竹山县柳林乡墨池村发现香果树。
(湖北日报记者 许应锋 通讯员 李露)
编辑:万林